钾是构成人体的12种基本化学元素之一,也是生命代谢必备的6种电解质之一。它在体液中能解离为带正电的阳离子,所以称作电解质。体内钾主要分布于细胞内,仅有2%存在于血液和组织液中。钾具有维持人体水分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功能,可维持神经、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及心电、心肌正常活动。
老年人水、电、酸平衡易发生紊乱,研究证明,钾与钠的代谢过程不同,钠的排泄取决于钠的入量,即多吃多排,少吃少排,不吃不排;而钾的排泄,虽然也与其入量相关,但并非完全一致,即使入量为零,缺钾的患者仍然每日有一定量的钾排出,因此很容易发生钾的负平衡。
当前,低血钾已成为老年医学的重要论题之一。正常血钾浓度为3.5~5.5mmol/L,低于此表示有低钾血症。最早的临床表现不明显,仅有四肢软弱无力,以后出现消化道缺钾的症状,如厌食、恶心、腹张等;同时,病人精神萎靡,倦怠。临床诊断主要靠病史(缺钾)及症状的提示和血钾的测定。至于腱反射消失、心电图变化等典型的低血钾诊断依据,经常出现很晚。有研究表明,当机体缺钾在10%以内时,血钾水平可维持到3.5mmol/L,因此,医生绝不能将上述两项作为低钾血症的依据,以免漏诊。
临床应对老年(轻度)低钾血症的方法是,边治疗边观察,每天可补钾40-80mmol/L不等,以每克氯化钾(KCl)相当于13.4mmol/L钾计算,约每天补氯化钾3~6克。目前,常用补钾制剂为10%氯化钾溶液,10-20毫升,每日3次;也可用钾片,但必须先溶化到水中饮用。由于这种补钾方式是分次口服,而不是静脉输液,所以,纠正机体缺钾,一般需要3~7天,以后可酌情间断小剂量继续补钾,以便巩固治疗效果。少数严重低钾血症或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及反应性碱性尿(尿pH>7)者,应及时就诊,考虑进行综合输液治疗。氯化钾用于低钾血症的优点在于,它不但补充了钾离子,而且还补充了氯离子,从而有利于防治低钾碱中毒,增强肾脏的保钾功能。